虽然是夫妻,但是两个人分别居住,只在周末或节假日等时间才相聚。这种被称作“分居婚”的婚姻模式在过去很多年间,都是与“不得已”“无奈”等标签如影随形,一旦工作、养老等现实问题得到解决,夫妻双方就会尽快搬回一起。
近年来,这类情况大有不同,一些夫妻甚至主动选择或是延长这种相处模式。“分居婚”是种什么体验?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人吗?它的优点和隐患是什么?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尝到甜头儿的“半糖夫妻”
北京市朝阳区蓝堡国际公寓的赵嘉义今年43岁,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20年前大学毕业搬进来至今,他一直一个人住在这里。“估计邻居们以为我是单身呢。”赵嘉义对记者说,其实他不仅已婚,孩子也已经上初一了,只不过妻子和女儿住在望京地区的丈母娘家。每周六早上,赵嘉义开车过去和家人共度周末,周一早上送孩子上学后再回到“自己家”。
最初选择这种相处模式是因为妻子孙莹来自单亲家庭,担心搬出来母亲会孤单,结婚后就拉着赵嘉义住在娘家。但是,偶尔住还可以,时间一长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差异太多,赵嘉义就以忙工作为由周一至周五住在自己的公寓里。有了孩子后,丈母娘和妻子一起带娃,赵嘉义帮不上忙,索性还是周末过去,或是接上老婆孩子回父母家住两天,让丈母娘歇一歇。
“我觉得特别好。”提起这种夫妻相处模式,赵嘉义说,“我是自由职业者,大部分时间在家,需要个人空间,而且,我喜欢夜里工作白天睡觉,我媳妇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互相将就太费劲。现在这样我们俩都挺满意。”
有时赵嘉义甚至觉得,这种模式会减少很多生活习惯和琐事方面的争吵,所以,见面的大部分时间都很轻松愉快。当然,遇上孩子生病、家里有事,赵嘉义随叫随到:“周末我会检查孩子作业,家里的杂事都是媳妇发话我来处理,虽然平时不在一起,该承担的责任都得承担。”
与他们不同,孩子4岁前陈熙夫妇一直生活在一起,2021年陈熙的丈夫被派到山东长驻,两人商量丈夫过去后尽快在当地买房,陈熙也寻找机会换个山东的工作,带孩子过去会合。
没想到随着时间推移,两个人心照不宣地都不提会合的事了。之前在北京,他俩总因为各种事情吵架,动不动就冷战好几天,陈熙还离家出走过几次,甚至动过离婚的念头。异地后,两人通过微信和电话每天沟通,反而融洽了很多,丈夫每两周从山东回来一次,陈熙和孩子都很期盼。“两个多小时的距离,对我们来说刚刚好。”陈熙说。
这些对现状比较满意的“分居婚”受访者将这种形式比喻为“半糖夫妻”:可聚可分,不彼此消耗又互相牵挂,让人有机会在“围城”中探出头来吸点新鲜空气,既拥有单身的轻松自如,又能尽享家庭的温暖踏实。
主动选择的背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婚姻的外在形式卡得不死,婚后立即搬到一起住这种传统模式只是选择之一。有些人为了尽可能保持婚前的生活状态,婚后仍然自己居住,等有了孩子再搬到一起;有些人因为在父母家生活更舒服,各住各家,周末再聚到一起。
常见的“分居婚”大致分为两类:生活在同一城市,但是住在不同的房子里;生活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国家。主动选择中,第一种占绝对多数。也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是住在同一套房子,但是两个人分别有自己的卧室,也就是分房睡。
据统计,在英国约有10%的夫妻选择这种婚姻方式,而在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挪威、瑞典等欧洲国家,选择这种方式的人数也保持着类似的比例。
“大家都听说过,男人下班后坐在车里不愿意回家,或者是回家后懒得说话。其实不是对婚姻和伴侣有厌烦心理,只是人有时候需要一点儿自己的空间。” 心理专家、婚姻家庭高级咨询师高飞对记者说,“居住方式只是一个缩影,体现了现在年轻人对亲密关系更松弛的一种状态,比如越来越多的夫妻能够接受伴侣和好朋友出去旅游,这都体现了一种趋势,就是伴侣不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因此,分开居住也是一种外在形式,可以离工作单位更近,生活更便利,加班回家不用考虑谁做家务。如此,夫妻周末见面时能呈现出更好的状态来,有约会的新鲜感,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延长了婚姻的保鲜期。”
当然,“分居婚”也不是适合所有婚姻,有着一定经济和认知方面的门槛。从事社会工作、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韩征表示,不考虑为了打工被迫异地的家庭,生活中主动选择“分居婚”的现实因素是双方经济条件较好,比如婚前双方都有住房,不论是购买、租赁住房或者是寄住父母家,首先,具备分开居住的条件,同时两人不必以节省生活花销为目的搬到一起。其次,对婚姻的期待和认知相似,不再固守性别刻板印象,指着另一方做家务或干重活,而是相对独立,有能力自己照顾好自己,彼此依赖性没那么强。再次,对婚姻的期待相似,有研究发现,选择“分居婚”的人们通过一种看似不太合理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不同社交关系对人的重要性。他们不再认为夫妻关系应当处于所有社交关系中最顶端的位置,同时,也提升了其他关系类型(例如友情)的地位。此外,还需要双方对子女教育、家庭的责任义务达成共识。
“分居婚”是婚姻的保护伞吗?
虽然“分居婚”有着保持自我、为婚姻保鲜的好处,但否定的声音也很多:“分居就是离婚的前兆。”“分居意味着关系中有人劈腿了。”“既然要分居,为什么还要结婚?”……一些人认为“分居婚”最容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距离会让两个人变得疏远,甚至移情别恋导致感情破裂。
“要分清‘分居婚’不同于异地恋,不是彼此想沟通的时候见不到面,需要关心的时候找不到人,而是不想见面的时候可以不见面。”北京振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辉表示,“感情会不会出问题和居住方式无关,关键在于人,会出问题的即使整天守在身边也依然会出问题。所以,选择这种形式前,要先对伴侣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信任。”刘律师认为,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契约精神和相互支持,遇到困难一起承担,重大事情有人商量。
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Duncan教授发布了一项针对英国“分居婚”关系人员的研究报告。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虽然他们选择了一种带有距离感的婚姻模式,但这不代表他们会容忍伴侣的不忠诚,也不代表他们自己可以对伴侣不忠诚。所以,“分居婚”关系和“同居婚”一样必须是忠诚、坚定的一对一关系。
目前,在我国主动选择“分居婚”的人群中年轻群体、高知群体占多数,大城市高于二、三线城市。高飞表示,这些人群有自己的爱好以及购物搭子、运动搭子等各种稳定的社交关系。同时,他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即便平时下班夫妻回到一处,可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沟通,容易处成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分居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婚姻,而不是对婚姻、伴侣和矛盾的逃避。
高飞也提醒,不要看着别人过得不错就贸然选择这种模式,那些思想相对比较传统,生活重心更偏重家庭,需求感强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线上沟通习惯的夫妻,分开居住要谨慎。“不排除有些人会因为物理距离的拉开,而造成心理上的疏远。”高飞表示,“有时候感情需要一种即时分享感,比如下班回家路上和人发生了点儿摩擦,到家就想绘声绘色讲给伴侣听。如果等到周末见面,可能就不想说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说。这些细微的感受总找不到出口,慢慢地也会丧失分享的欲望。”
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婚姻模式以及对婚姻的期待更多元化,但是不论哪种形式的相处,两人之间的情感联结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沟通和正确的家庭观,物理距离远近只是外在,心理距离近才是家庭幸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