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思考

“把课间还给孩子”需要多方相向而行

发布时间:2024-03-14 来源:中国妇女报 阅读:526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在3月以“有效减少近视发生 共同守护光明未来”为主题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其中明确,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以缓解视力疲劳。

自2023年10月份以来,“课间圈养”“厕所社交”“消失的课间10分钟”等话题持续引发公众热议。此次四部门联合印发文件,不仅强调学校要“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还要求“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于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需求的有力回应。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课间圈养”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学校限制学生出教室,很大程度基于“安全考量”,生怕学生在校有个磕碰从而面临赔偿和问责追究。“怕孩子出事、怕家长闹事、怕给自己找事”,于是不少学校干脆将课间管起来。

“把课间还给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键是各方要相互理解、相向而行。有关部门应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校园安全法规,或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厘清校园安全事故的责任边界,建立完备的家校纠纷治理体系,切实打消学校的安全顾虑,避免动辄因个别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事故而问责学校。同时,完善校园保险的内容和覆盖范围,让学生有保险“兜底”,减轻学校和家长负担。

学校应有效保障学生每节课间走出教室,每天落实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同时,要在场地设置、活动内容设计、运动器材管理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创新课间活动形式,让学生们不仅“有得玩”,还要“玩得好”。

对于家长和社会来说,也应积极支持并给学校“减压松绑”,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共同守护孩子们快乐美好的课间时光,共同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Baidu
map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