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中老年:冬季免疫力“充电”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3-12-19 来源:中国妇女报 阅读:524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8-2 12.19_b.jpg

每年的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旨在提升公众对强化免疫的认知。进入冬季以来,各地呼吸道疾病进入多发期,多种病原体叠加流行,中老年人的免疫系统面临多重考验。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常见感染性疾病很会“见机行事”,一旦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就会“伺机而动”。专家呼吁,老年人要多多关注身体的变化,留心免疫力下降的5大信号,采取主动免疫措施,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进入冬季以来,各地呼吸道疾病进入多发期,多种病原体叠加流行,中老年人的免疫系统面临多重考验。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冬季中老年人提升免疫力实用建议》(以下简称“实用建议”)于近日发布,由人民健康发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生命时报》联合支持的“提升老龄免疫力,科普行动”座谈会同期举办。与会专家就中老年人免疫力相关影响因素、如何提升免疫力等话题进行相关科普,为中老年人免疫力“蓄能、充电”建言献策,共同助力健康老龄化。


警惕皮肤瘙痒、疼痛等免疫力下降的5个信号


每当我们看到有人频繁生病,总会说“免疫力太低了”。那么,大家认为“免疫力低”会有什么表现呢?近期《生命时报》对免疫力相关认知做了四次微博调查,基于前期的调查结果,发布了《冬季中老年人提升免疫力实用建议》。


“实用建议”主要由“免疫力有多重要”“冬季中老年群体免疫力遇到多重考验”“如何给中老年人免疫力充满电”三部分组成。不仅涵盖了“颜值高的人免疫力较高”“快乐大笑可以增强免疫力”等科学界提出的有关免疫力的趣点,同时还强调了爱生病且不易好转,皮肤瘙痒、疼痛、睡眠不好易疲劳、肠胃不适、精神恍惚易忘事是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的5大信号。


对于如何提升冬季中老年人免疫力,“实用建议”指出,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补充营养、做好本身慢性病的管理,守住免疫缺口,打造属于中老年人自己的“适老化”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及时合理地接种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疫苗,帮助提升老年人对特定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力,做好疾病的特异性预防。


免疫力因低温变“迟钝”,多病共存增添感染风险


“老年人容易发生感染,出现免疫力低下,最常见影响因素与年龄相关,年龄的增加,会让骨髓、胸腺、淋巴组织、胃肠道等免疫器官功能下降。”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医师齐海梅指出,骨髓、胸腺、淋巴组织还有胃肠道都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器官的功能会下降。比如50岁后,人体的骨髓逐渐老化并被脂肪组织所替代,变成黄骨髓,免疫力进一步降低。


另外,齐海梅认为免疫力也会因低温变“迟钝”。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季节性变化,夏天阳光充足,免疫系统更好,而很多疾病在冬季发病率更高。“原因是夏天阳光充足,阳光照到皮肤后会产生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所以夏天免疫力比较高,不容易发生感冒、感染,而肺炎、流感大部分都发生在冬天。”而且,老年人代谢低,体温往往偏低,免疫细胞血液循环变慢,当细菌、病毒来了,免疫细胞去识别、吞噬、清除这些致病菌变得迟缓,所以温度低时免疫系统的活力也会受到影响。


“除此以外,多病共存也会给中老年人的免疫力增添额外负担。”齐海梅说,中老年人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且常常可能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以常见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为例,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疾病的风险增加,如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84%,慢阻肺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41%。同时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


齐海梅提醒:“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常见感染性疾病很会‘见机行事’,一旦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它们就会‘伺机而动’,尤其是有基础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容易遭受这些疾病的侵袭,感染后不仅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本身慢性病的控制。 对此,齐海梅呼吁大家平时要多多关注身体的变化,主动免疫,做好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也是重要的免疫力盔甲,但在冬季可能成为软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皮肤性病与医学美容科主任医师刘方表示,皮肤是身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一旦皮肤免疫“失守”,各种皮肤疾病就会频繁出现。


除了冬季寒冷干燥带来的皮肤瘙痒外,冬季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明显,带状疱疹门诊量有所增加。“如每年春节期间,带状疱疹的门诊咨询比例接近60%。罹患带状疱疹后,病情严重且反复,病人非常痛苦。”


“对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光治不防越治越忙’,老年人呼吸道疾病重在预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刘新民表示,“老年人肺部感染是推倒老年人体重要机能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好多患有老年肿瘤、老年心功能不全基础疾病的老年病人,他们死亡的原因往往最初引发于肺部感染。所以,预防老年人的呼吸道感染,一是做好免疫接种,二是提高机体的基础免疫能力,三是做好日常防护,保持愉快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营养、运动并非越多越好,平衡才能使身体处于稳定状态


很多老年人觉得,既然锻炼能提高身体抵抗力,那就多运动;既然身体有营养了就能少生病,那就多吃有营养的东西。那么,这些做法真的能帮助老年人提升“免疫力”吗?


齐海梅介绍,“免疫力”是抵抗疾病的能力,它有三大系统,一是免疫防御功能,防御细菌、病毒、有害物质侵入人体内,同时发现“敌情”后马上清除。二是免疫监测识别功能,监测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无害的。三是免疫自稳功能,就是身体的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不用过度防御,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这三大功能,哪一个功能受到损害都叫免疫力低下。


齐海梅指出,运动可以降低疾病、减少感染的发生,但运动一定要适度。过度运动会造成疲劳,很多免疫细胞、免疫调节能力都被“累坏”了,人体免疫力反而下降,这个时候容易感冒,容易被病毒侵袭。但如果不动,人体血液循环转不起来,所有的功能就会退化,导致各个系统疾病发生,免疫力下降时,各种细菌病毒都会找来。“所以运动呈现U字形,不足和过高都会增加死亡率。”


齐海梅介绍,关于运动的“平衡”,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建议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150~300分钟。


“关于营养,跟运动一样也是U字形。”齐海梅指出,摄入热量和蛋白质不足时,免疫细胞合成就会减少,免疫力下降;营养过剩,又会增加器官的代谢负担,分泌免疫因子的能力下降,使慢病就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慢性病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兆秋表示:“慢性病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慢性病人群因其免疫力低下,更易患感染性疾病,亦会加大慢性病管理难度,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选择疫苗接种时机,通过接种疫苗,主动预防相应疾病。”


刘兆秋建议老年人接种疫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健康状况,重点把握疫苗的适用年龄、保护效力、禁忌证这三大关键词,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


首先,由于疫苗接种都要遵循一定的接种要求和接种方案,因此,老年人首先要关注适合自己年龄的疫苗进行接种。


其次,要关注疫苗的保护效力。如果疫苗的保护效力为80%,接种后能帮助受种者减少80%感染疾病的风险。当然,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保护效力也有所不同。


最后,关于疫苗的接种禁忌,一般有3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该疫苗;二是如果患者处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或者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建议暂缓接种;三是对于患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免疫抑制疾病患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其实,提升免疫力更要靠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老百姓,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提高免疫力,其实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合理、均衡的饮食营养,戒掉烟酒,不熬夜,心理平衡,无压力,不焦虑,把这些弄好了,你的免疫力一定会很好。”齐海梅说。


Baidu
map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