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气体如同指纹一样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秦敏向记者介绍痕量气体光谱学探测的有关知识。
秦敏告诉记者,每种气体分子都有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相对应的吸收光谱,这些光谱特征就像人的指纹一样,代表着气体独有的“身份”。“通过观测气体在不同波段的吸收特征我们可以知道气体是什么成分,它的量大概是多少。”秦敏说。
1999年,秦敏从广西大学毕业后开始硕博连读,2005年在中科院安光所获得博士学位。“我是一名本土培养的博士。科学岛上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吸引着我,让我决定留岛工作,开启科研生涯。”秦敏说。
秦敏从事科研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她长期致力于痕量气体光谱学探测技术和自由基前体物的大气化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和课题30余项。
秦敏及其团队在研发之初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把光源引入光腔,形成公里级的光程,调试实验部件精度,翻阅国外文献资料……经过无数的日日夜夜,最终团队突破紫外光腔技术及光谱识别和精确解析算法,成为国际上采用光腔技术开展活性氮自由基前体物准确定量及收支研究的顶尖团队之一,连续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二十余年来,秦敏研究员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4项,获得2018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相关成果为揭示我国高污染、强氧化性大气环境下灰霾细粒子的生成机制和增长特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数据,在北京奥运会、G20、金砖五国峰会等国家重大赛事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国家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岛上的科研经费相较于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秦敏表示,科学岛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在子女就学、住房都有妥善的安排,为岛上科研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做科研需要韧性和毅力,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秦敏表示,希望想从事科研的学子们尽早步入实验室,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尖端核心技术打上中国标签,在国际科研舞台上听到更多中国声音。(记者 汪应智 段玉 实习生 许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