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思考

明确育人目标与职责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解读《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3-02-01 来源:中国妇女报 阅读:622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日前,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建设进行了全面设计。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如何发挥好关键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同育人目标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秘书长边玉芳认为,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其中“育人”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机制”是保障,而“《意见》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对这三方面做出规定,是我国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行动指南。”

育人目标决定育人的发展方向,有共同育人目标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前提。边玉芳注意到,虽然近年来,各地在积极探索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仍存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目标不一致,三方之间尚未形成育人共识等突出问题。

因此她指出,《意见》提出“坚持育人为本”这一首要工作原则,强调“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明确一致方向提供了共同遵循。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聚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一核心愿景,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学校生态、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边玉芳表示。

明确育人职责 促进家校社良性互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边玉芳注意到,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存在界限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明确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职责,促进三方各展优势、密切配合,切实增强育人合力,是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她说。

    边玉芳指出,学校在育人方面发挥着主阵地作用,在三方协同育人中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各地各级学校要做到强化自身育人主阵地作用,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同时,要与家庭保持常态化密切联系,积极拓展校外育人资源,将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家长承担着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应做好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好的育人环境;《意见》的出台也让社会如何与学校、家庭协同变得具体和生动。要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在城乡社区普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推进各类社会资源开放共享,保障社会育人资源利用充分。

针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如何发挥好各自优势,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康丽颖教授认为,要把家庭教育指导、协同育人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结构性要素,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体系,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环节,列入教育行政干部和校(园)长的培训研修体系,列入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父母行使教育权利与主体责任赋能,帮助家长形成协同育人的角色意识;推进社会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做到责任分担、相互协调,通过清楚的责任划分,构建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体制机制,使得基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教育机构等能够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依法依规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权利。

完善顶层设计 健全协同育人新机制

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涉及多个部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仍不够健全。专家由此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工作的制度体系,是推动工作协调有序、科学高效开展的根本保障。

边玉芳介绍,为破解协同育人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专业支撑、营造良好氛围等三大举措。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意见》对妇女儿童工作机构、教育部门、共青团与少先队组织、妇联组织、民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并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考核体系;在强化专业支撑方面,《意见》强调加强理论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优质协同育人资源共建共享;在营造良好氛围方面,《意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大力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这些举措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健全协同育人工作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边玉芳说。

康丽颖建议,开展协同育人顶层设计,应发挥三大优势。一是发挥制度优势,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局面,构建国家、省(区、市)、地县和学校的纵向体系,以及由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实施机构构成的横向体系,实现协同育人的全网络覆盖和全员参与;二是发挥文化优势,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家庭赋能;三是发挥资源保障优势,依托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组织协调、部门联动”开展资源平台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动员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中小学幼儿园、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社会教育机构承担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Baidu
map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