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举办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的引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家庭建设与家务劳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既有理论的辨析,又有实证的研究,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魏开琼 林烨 朱晓佳
近日,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院)举办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的引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家庭建设与家务劳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党的二十大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的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发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北京大学仝华教授强调要从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汲取实践资源和思想资源,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立足于世界之势拓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的全球视野。
清华大学冯俊教授指出,广大妇女应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力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的责任担当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任洁研究员从历史进程、使命任务、政治要求与国际视野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促进妇女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从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目标和过程、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阐述了妇女共同富裕的内涵,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推进妇女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发展的产物,为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围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知识体系建构、具体分期、新时代以来的具体表现等,学者进行了探讨。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强调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知识体系必须把握它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既要关注社会主义妇女观、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过程,又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和做法。
厦门大学石红梅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分期做了划分,即“告别苦难、挣脱压迫、寻求解放”“坚定理想,昂首阔步、自信豪迈”“改革开放、色彩纷呈、多元包容”“客观理性、守正创新、自信自立”。她指出,应当把握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关系,运用唯物史观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姜秀花研究员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重大贡献,指明“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鲜明的精神特质。
中南民族大学尹旦萍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体现在坚持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妇女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个平等”、保障妇女权益、推进妇女事业的全球合作,此贡献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赋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性别视角,指导了新时代妇女运动的实践。
中华女子学院杜声红博士着眼于当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教育,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探讨了具体举措。
其他学者则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传播特征、具体议题进行了阐释。中南大学陈文联教授借鉴了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早期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即由无政府主义者传播转向以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主体的传播、由零散传播而渐趋系统传播、由单一传播向多元聚合传播、由面向精英知识分子传播转向劳工群众传播、由小众学说传播转向主导理论传播。
厦门大学博士生上官畅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维度追溯了20世纪初妇女主体建构的中国化探索,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解读“主体”这一概念,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妇女主体建构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文晨越选取国营西北第三纺织厂为案例考察了1953年至1968年中国共产党工人干部选拔与培养机制,阐述了妇女干部选拔与培养中的性别因素。
家庭建设与家务劳动
家庭是社会机体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进入新时代以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全社会中引起了高度重视。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叶文振教授从家庭制度建设、家庭功能建设和家庭文化建设三个层面阐释了家庭建设的内涵,分析了家庭建设对社会文明提升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发挥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独特作用的具体措施。
中华女子学院魏开琼教授指出有效挖掘性别潜能应成为家庭建设的重要面向。家庭建设要坚持性别公正的基本理念,同时家庭建设需要家庭内外行动者的共同参与,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同步进行。
中华女子学院朱晓佳博士从家庭概念、家庭意识、家庭生活、家庭结构与家庭的调节方式解析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内容,挖掘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在当代中国家庭建设中的启示。
中华女子学院韩冰博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家风建设的论述,从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守传承、总书记的个人家庭教育与实践经历四个方面考究了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历史渊源,阐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研讨会对家务劳动的探讨既有理论的辨析,又有实证的研究。贵州财经大学讲师常佩瑶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阐述了“家务劳动”的概念,回应了西方女性主义者家务劳动理论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和概念的误读,探讨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中妇女解放事业的启示。中华女子学院左玲博士梳理了家务劳动价值测算的发展历程,运用直接产出法和间接投入法的测算方法得出三个结论,即无酬家务劳动贡献的经济价值总量可观、无酬家务劳动贡献的经济价值区域间差距显著以及中国女性的经济贡献被大大低估。中华女子学院聂真真博士从历史的视角,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思想与实践展开分享,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做了阐述,介绍了当时相关部门对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具体做法。
本次研讨会围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和妇女发展的现实问题做了深入的讨论,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