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思考

探索新时代女性发展的理论根基与实践特点

发布时间:2022-08-23 来源:中国妇女报 阅读:547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近日,“新时代女性发展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理论根基与中国化历程”“性别文化分析与教育推进”“女性职业发展的特点与社会支持”展开讨论。论坛既有学术前辈们的殷殷嘱托,也展现了性别研究中青年群体的奋斗姿态与丰硕成果,是一场跨学科、跨代际交流的学术盛宴,将为探索新时代女性发展提供理论启迪及方法启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天红

近日,“新时代女性发展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会议由吉林省妇女学会主办,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师范大学性别文化研究所承办,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暨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协办。研讨会分为“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性别文化与教育”两个分论坛展开研讨,东北师范大学王晶教授、长春师范大学闫玉教授分别担任主持人,延边大学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金花善副教授、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韩贺南教授担任评议人。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及在校学生参与研讨。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理论根基与中国化历程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指导中国妇女获得解放与发展的思想武器,只有深刻理解其理论根基与思维方式,持续推动其中国化历程,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

北京大学校刊编审魏国英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发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创立”“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创新”四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历程,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作为旗帜,使之与中国妇女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性别文化相结合,始终坚持把实现中国妇女的解放和发展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广大妇女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力量,始终把妇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这是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与发展理论建设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妇女运动持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理论保障。

东北师范大学胡晓红教授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理论根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义即物质是世界运动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力基础。在此基础上,她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理论根基,其中,“两种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逻辑前提,私有制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核心议题,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理论特质可以概括为三个承诺:对妇女解放的正规承诺,对解释妇女受压迫的科学承诺,对社会变革的实际承诺。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在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的实践中实现了妇女工作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长春师范大学讲师张小宝论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的创新及价值,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的理论创新体现为对妇女价值、妇女发展目标及妇女发展路径的重新阐释和探索;方法创新体现为妇女工作中蕴含的整体性思维、全球化视野及社会性别视角;实践创新体现为通过相关制度机制的建构、妇联组织的改革及性别平等文化环境的营造来推动妇女工作的进路。

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张明芸教授谈到进一步推动女性/性别研究及女性研究中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她表示,未来应持续关注女性解放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理论,科学认识妇女地位、妇女作用,系统梳理与总结有关妇女解放及妇女发展的重要政策等本土理论资源,关注各历史阶段中杰出女性的成长历程;应突出特色——以女性教育与女性思想教育为重要切入点,探索妇女研究发展的独特路径。

性别文化分析与教育推进

先进性别文化构建是一个关乎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探源性别文化演进的历史脉络,分析经典作品中的性别意识,讨论女性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构成了性别与文化建设的重要维度。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王红旗教授提出:性别平等,是一个关乎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其关乎个体人性、民族灵魂与人类心性的精神重塑,关乎人与自然、人与人、家与国、国与国之间“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文化重建;宇宙胎生观,是女性/性别文化研究的原根“母乳”,是“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哲学的原始基础,中国“原型母亲”女娲以博爱、创生、孕育、济世之精神,找到了人类精神生命的最原始土壤——“以母爱为核心”的人本思想;应注重多样性实践,考察提炼女性生活经验与生命体悟的“精神性存在”,对百年中国女性“自上而下”的解放运动历史,进行精神性“聚升”整合。

19世纪的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是女性作家的典型代表。长春师范大学刘旭彩教授借《傲慢与偏见》把握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立场和态度,反映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认为《傲慢与偏见》亦是奥斯汀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好工作》是英国小说家戴维·洛奇校园小说三部曲之一。长春师范大学的吴秀灵从形象塑造、情感观念和个人能力三个方面对《好工作》中以主人公罗玢为代表的女性进行了剖析。

绘本为低幼儿童的绘本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载体。长春师范大学刘宝瑞教授引入叙事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模型,结合低幼儿童绘本的阅读特征,构建母亲参与下的低幼儿童绘本阅读叙事模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从声音叙事和图像叙事两个要素层面分析母亲在低幼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叙事作用和影响,从实证和微观的角度探讨母亲在低幼儿童绘本阅读能力培养中的深层规律。

女性职业发展的特点与社会支持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女性职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特点,探索女性职业发展特点,为包括老年女性、农村女性、贫困女性在内的女性群体提供支持,是持续推动女性解放与发展的应有之义。

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吕文华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借助时间观分析和年龄段,将历史、社会、个体三个层面进行联结,采用访谈法,探讨了小学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女性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支持策略。

女性是否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劳动而不遭受性别歧视就是衡量女性社会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长春师范大学讲师杨雪关注新时代中国女性就业现状及发展导向,深入剖析中国女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女性就业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转变用人理念、拓宽女性就业渠道等政策建议。

此外,长春师范大学的赵梦洁探讨了智媒时代老年女性群体智能媒介使用的情况,发现老年女性群体智能媒介使用面临智能媒介信息获取门槛高、智能媒介信息评价能力差、信息甄别能力不足、智能媒介信息创建意愿不强等问题;中华女子学院的郑立柱剖析了基层妇联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认为基层妇联参与乡村振兴应发挥链接资源的平台作用、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加强人才赋能;中华女子学院的侯滔结合实践经验,讨论了新时代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意义研究。

Baidu
map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