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 情感课堂

从“情感勒索”看情感推销

发布时间:2022-12-20 来源:中国妇女报 阅读:562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 薛元箓

把“情感”和“勒索”组成词组,如同把美好和邪恶拴成一对儿,这很符合畅销书的贩卖套路。打开苏珊·福沃德的书单,除了“情感勒索”,还有同样套路的“有毒父母”“金钱魔鬼”。相比之下,《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这种表述的眼球度就略逊一筹了。

作为心理咨询师,提出“亲密关系中一方利用另一方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控制对方,满足自己需求”的警告,似乎无由置喙。但若变成公共知识以指导现实的情感生活,恐怕必须面临两个拷问:第一,“情感勒索”是一种病态还是常态;第二,它是主动行为还是作家的想象和暗示。

这首先是一个传播效应的话题。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著书立说的广而告之,具有严格的界线区分。把可能的病理性反应夸大成普遍的生理性反应,是考察传播效应的重要指标。以此衡量“情感勒索”——利用对方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控制对方以满足自己需求,这样的初衷,即便不自知,也足够阴险。重要的是,它不仅不足以支撑所谓亲密关系,而且完全可以实现对亲密关系的离间,让关系陷入瘫痪。

同样,没有人会认同“情感勒索”的主观存在,否则亲密关系同样无法完成逻辑自洽。但从语义上的表述看,“情感勒索”并不排除主观存在的可能性。这就又涉及伦理话题,即如何看待情感生活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一直以来的积极定义。假如在亲密关系中尚不能排除“情感勒索”的主动性,那么我们一向自诩的情感价值就存在着被颠覆的可能。

情感类畅销书作家的创作初衷,除了畅销,也一定包含了对家庭和睦、情感和谐的期许,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只是,在追求畅销的路上,他们往往会夸大自己另辟的蹊径,以至本来精心调制的鸡汤,常常变成了对读者的情感焦虑诱导。

Baidu
map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