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语晨
今冬,追《再见爱人》第二季的观众们或许会被这句话击中——爱,真的太难了。
旅程初启,张婉婷和宋宁峰这对闪婚夫妻的激烈冲突便引发热议。而随着夫妻关系中隐藏的“冰山”不断浮现,观众们唏嘘感慨的,已经不只是婚姻危机,而是人与人内心世界的差异之大,沟通之困,自知之难。
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指出,现代人的爱情认知基于一个错误前提,爱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
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觉得只要“遇到对的人”,幸福就自不待言。然而,当多巴胺浓度散去,我们发现,眼中“对的人”不过也是有着种种弱点的平凡个体而已。
因此,《再见爱人2》对于屏幕外的我们,同样是一次别具意义的情感教育。我们需要告别的不只是糟糕的感情,还有种种曾被我们执意捍卫的爱的迷信。
迷信1:
无私——“我付出了那么多”
无私,是现代人对爱情的常见迷信。无私意味着不求回报,似乎代表着爱的纯粹度。我们不仅期待得到对方无私的爱,也总喜欢率先给自己胸前冠上“无私”的勋章。
《再见爱人2》中的艾威便深陷“无私”人设中无法自拔,他总是强势地“控诉”Lisa:他散尽家财为她治病,但手术后的Lisa却不爱惜身体,经常出去打麻将到凌晨。一直欲言又止的Lisa却认为,她打麻将完全没有到艾威说的上瘾程度,每周只一两次而已。
但艾威习惯性地否定Lisa的观点,不断强调自己是“为了Lisa好”。观察室的嘉宾们都看得出,他的抱怨并不在打麻将本身,而是为了证明,在这段关系里,他是无私奉献的,Lisa是忘恩负义的。
节目初期的张婉婷同样在用“无私”人设争夺着道德制高点。张婉婷总是在争吵中愤怒地强调“我为你生了孩子”,认定自己在婚姻中付出更多。
而随着张婉婷开始反观内心,她渐渐坦陈了自己的“拯救者+牺牲者”心态:当初与刚离婚、事业平平的宋宁峰在一起,她觉得自己拯救了落魄的宋宁峰。这辈子,他就理应把她“捧上天”。
从艾威和张婉婷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无私之爱”是一个巨大的伪概念:没有人能够真的不求回报。抢夺到“无私”勋章的人,成了情感中的无限债权人。他们对另一半的期待,是永远填不满的黑洞。
弗洛姆认为,对无私的迷信,是因为我们将自爱与爱他人对立了起来。事实上,“对他人的爱与对自身的爱并非只能两者择其一。恰恰相反,在所有具有爱他人能力的人中,我们都能发现一种爱他们自己的态度。”
或许,只有告别无私的迷信,爱才能从无休止的“记账”心态中跳出来。我们相信,张婉婷和艾威真正渴望的,绝不是做一个愤愤不平的情感债主,而是另一半的爱与尊重。
迷信2:
承诺——“你当时明明说过……”
“你当时明明说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张婉婷令人印象很深的口头禅。她心中耿耿于怀,觉得宋宁峰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
承诺,在亲密关系中的确重要。我们如此看重承诺,是因为承诺反映了人们想要长时间处于并维持一段关系中的意图。然而,亲密关系中的承诺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契约。它更多是一种内心愿景的表达,即做出承诺的人希望拥有一段从当下到未来的长期关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对承诺感的需求高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由于生活的巨大不确定性,承诺的实现,也往往无法进行量化判断。因此,与其说承诺是亲密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永恒保证,不如说,是不断流动着的、两个人对未来的信心与共识。
指责对方没有履行承诺,的确源于张婉婷对目前亲密关系的失望,但这种指责本身,却是空洞而无效的。
他们夫妻需要的是通过沟通,厘清伴侣间对于承诺的理解差异,厘清承诺失效的症结所在。就如观察室嘉宾沈奕斐所说,“没有做到承诺并不一定等于伤害。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对方不再愿意履行承诺了。”
同时,别忘了承诺的起点——亲密与激情。我们永远无法通过逼迫在关系里得到任何东西。深陷承诺迷信时,最需要问问彼此的,是亲密与爱是否已然缺席。
迷信3:
默契——“你为什么跟我想象的不一样”
初看上去,苏诗丁和卢歌在节目的三组夫妻中最登对、最像“灵魂伴侣”。然而,在夫妻画像和访谈环节里,让我们看到他们对于爱情的认知和期待也无法同频。苏诗丁想要朋友一般的爱人,因为朋友意味着无话不说。而卢歌却认为,朋友意味着距离与疏远。
为什么他们明明如此不同,却曾经以为是天生一对?
他们缺少的是亲密关系中的“情绪流动性”,即双方能够运用情感的语言,准确地沟通他们的感受和内心的状态。
心理学研究发现,伴侣之间不愿表达、或没有能力表达真实的情绪,很多时候源于我们对“默契”的迷信——“你什么都不用说,Ta全都懂得”。
现实表明,再登对的伴侣,也终究是成长经验不尽相同的个体,差异才是亲密关系中的常态。观察室嘉宾胡彦斌说得好,“你一定要把你现在的状态讲出来让对方知道,对方才会越来越明白你是谁。”
在对默契的迷信中,我们依赖默契,也在透支着默契,将沟通的不畅统统归罪于默契的不足。于是,任何与自我想象不一样的反馈,都导向了对恋人的失望。
别再问“你为什么跟我想象的不一样”。寻找自我想象中的对方,用弗洛姆的话来说,并非爱情,只是“双倍的个人主义”。爱情真正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对彼此的内心产生好奇,在探索、了解和重建共识中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