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要求,为安徽省婚俗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安徽省围绕婚俗改革试点主题,通过健全机制、建强阵地、凝聚多方力量,持续推动“为爱减负”。
健全机制 推动改革落地
在阜阳市太和县阮桥镇洪港村许寨中心村,“每场婚礼不超过12桌、每桌菜品不超过380元”的婚宴标准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如今,“婚事新办、简办”成了不少新人的选择,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许寨中心村的婚俗新变化,是我省推进婚俗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对高额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的整治引导力度,倡树新时代婚俗文明。
许寨中心村移风易俗服务中心
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婚俗习惯等因素,我省将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市和县、蚌埠市怀远县、阜阳市太和县、铜陵市义安区、宣城市泾县6个县(区)确认为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合肥市包河区和马鞍山市和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名单,进行为期3年的婚俗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1月,省民政厅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妇联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婚丧事宜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
各婚俗改革实验区结合实际落实落细婚俗改革具体工作。一方面,建立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组织体系,县级成立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乡镇(街道)分别相应成立本辖区领导小组,村(社区)分别成立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会和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另一方面,将婚俗改革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重点工作内容予以部署推进,采取工作考核、经济激励等多种政策措施予以支持。
各地对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予以多元化、多层次的财政资金支持。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将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予以全额保障。各街道、乡镇(大社区)也同步将婚俗改革工作费用纳入年度预算,为婚俗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持。马鞍山市和县将婚俗改革试点列入财政预算项目,先后投入200万元,支持开展婚俗改革宣传、组织推广活动及加强阵地建设等。
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婚俗改革文化墙
我省逐步健全婚俗改革各项机制,加强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保障,推动了婚俗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建强阵地 细化改革举措
去年,蚌埠市怀远县被确认为省婚俗改革实验区。该县民政局统筹资金约100万元,在怀远县魏庄镇胡郢村打造婚俗文化广场,并将村里的“民俗馆”改造为“胡郢婚俗文化小院”。
“村民们可以在广场长廊内了解婚俗文化,走进‘婚俗文化小院’感受不同时代的婚俗特点,在潜移默化间接受熏陶。”胡郢村党支部书记王娟说。
提倡文明婚俗、摒除陈规陋习,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省各地创新举措,积极打造温馨的婚俗文化阵地,让群众身居其中、入脑入心。马鞍山市和县规划建设水上婚俗文化主题公园等3个户外婚俗文化阵地,展现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历程,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新时代婚俗文化氛围;宣城市泾县将婚姻登记大厅改造为“泾川婚俗文化”展厅,将“纸寿千年”的宣纸文化和县级非遗“茂林喜宴十二碗”民俗文化等融入现代婚俗中,展现在来登记的新人面前。
各地还不断提升服务,增进群众所得所感。合肥市包河区积极优化婚姻登记延伸服务,设立爱心捐赠为爱情添彩,推行预约“跨区通办”便捷服务;马鞍山市和县积极推进婚姻登记处标准化建设工作,配备身份识别和排队叫号系统,创造集约便民服务环境。
凝聚合力 拓宽改革路径
每周一及婚庆高峰期,铜陵市思源社会工作事务所负责人张峻松,总会前往铜陵市义安区婚姻登记中心婚姻辅导室,开始一天的忙碌。
“今年6月,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我们第三方机构,开设婚姻辅导课堂。”张峻松说,专业辅导能够帮助婚姻双方校正对婚姻的态度与期望,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
自去年6月被列为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义安区创新举措,构建党员干部带头、专业力量赋能、群众广泛参与的婚俗改革新格局。
据义安区民政局局长何庆蕾介绍,民政部门积极推动全区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严格执行婚丧嫁娶标准,该区已有2000余名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同时,与区妇联、司法局等部门合作,组建了5支共128人的婚俗改革志愿队,进行婚俗宣讲、矛盾调解、集中颁证等,为全区婚俗改革工作注入新生力量。
婚俗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各地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发动专业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多方力量参与,让婚俗新风遍江淮。
马鞍山市和县民政局积极对接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联动开展婚姻家庭矛盾排查化解和离婚疏导服务;合肥市包河区把婚俗改革要求纳入民主法治示范居(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评选指标,带动形成爱国爱家、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我省将努力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对标全国婚俗改革先发地区,加强省内改革实验单位交流互鉴、互学互促,进一步扩大婚俗改革实验区范围、丰富婚姻移风易俗推进举措、拓宽婚俗改革方法路径,努力培育更多更具安徽特色的婚俗改革成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李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