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元箓
某综艺节目里,明星们聊到母亲的人生排序。一种是:父母、子女、伴侣、自己。另一种反之,把自己排在了第一,并表示,只有首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家人。明星们对此一致赞同,说儿女听到这个排序,心里很高兴,劝天下母亲都来效仿。
若将人生排序求诸子女,答案大概是不存在争议的——自己排第一。为父母者甚至不需要子女做出类似爱己才能爱人的解释。一般认为这属于天经地义,符合自然界的繁衍规律。
父母讨论人生排序,其实也有悖逆规律之嫌。奉献难道不是为父母者的义务吗?“首先……才能……”的限定句式,只是把爱自己变成爱家人的一个前提条件,目的无非还是以家人为重,还是奉献。而若真正出现了无前提的爱自己第一,出现了胆敢挑战自然规律和父母伦理的非奉献型母亲,子女们还会乐见其成吗?观众们还会由衷点赞吗?
当然,这样的答案几乎是不存在的。对伦理或许尚存反思的可能性,但自然规律属于基因导引,没有反思空间。所以,所谓人生排序,不过是一个伪命题,无非是在奉献的标签下,讨论家庭角色之间如何实现奉献最大化。母亲,依然是被赋予了最具奉献意义的家庭成员。
人生排序也不是不存在,只是它必须在更为广博的“人生”概念下获得更为广博的认知。在这个“人生”概念下,作为女性,家庭和母亲只是自我价值意识中的选项之一,与其并列的,还有事业、爱情、财富等诸多选项。奉献的价值观之外,也还有独立、自我、个性等实现个人幸福的殊途。这些选项之间,既彼此排斥,也彼此依存;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又常彼此换位,轮流充任着坚守和担当。它们一起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动态而系统的人生结构,大同而小异,殊途而同归,渲染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宏大背景下,矫造一个自己第一还是子女第一的人生排序问答,的确违和感十足。